黃惠嫦牧師

返回牧師部
英文姓名:
The Rev WONG Wai-sheung, Sally 
按立/轉職年份:
2007 
總議會調派及選委之職務:
九龍東聯區聯區長、沙田堂主任牧師、廣源堂顧問牧師、海外宣教事工主任 
與宣教及牧養有關之職務:
以馬忤斯之旅事工執行委員會主席 
電郵:
鼓勵信徒之語句:
與主同行、愈顯主榮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2023年03月5日 
踏上新旅程 
婦女主日 
第10期 

你可知第一個婦女節在甚麼情況下出現?在二十世紀初,西方國家正處於工業及經濟快速擴展,惡劣的工作條件和低廉工資促使不滿,美國紐約的製衣和紡織女工於1857年3月8日走上街頭抗議,之後幾乎每年都有抗議和罷工,至1909年2月28日美國社會黨發表宣言,號召每年二月最後一個禮拜日舉行紀念活動;1909年3月8日美國芝加哥萬名女工舉行街頭示威遊行,要求縮短工時、增加工資、獲得選舉權,第一個婦女節便產生。之後在不同國家都舉行婦女節,隨着60年代女權運動興起,聯合國於1975年開始在每年3月8日舉行國際婦女節。
從這些資料中讓我們略知一點婦女節的由來,不是為團契友誼、不是為娛樂消閒,卻是回應着時代環境的情況,從工作待遇到政治的參與。二十年前香港文化博物館曾有一個以「半邊天」的展覽探討香港婦女如何由二十世紀艱苦及被動的歲月,走向自主和具使命感的新時代。女性地位與角色的確與前不同了,今天婦女節對我們有何意義?
今天「婦女節」正要提醒我們去關心那些在社會中不經意被遺忘的一群,想想亞伯拉罕被呼召離開吾珥時,他的家眷同樣隨着這呼召而踏上新旅程;當耶穌和尼哥德慕談重生,重生對女性而言不單是一個屬靈經驗,更是身分和關係重建。當我們閱讀這些經文時,可能只朝向上帝的應許和人的順服來看,能否多一個角度來閱讀?多一個層面去體會?細心想想經文背後那些沒有被提及名字的人,尤是那時代的女性,她們如何回應上帝的應許和踏上順服的路?
昔日社會看待女性是男性的產業、是無權無勢又是低下的一群,女性要倚賴男性,無論是父親、丈夫或兒子。今天的香港女性也許大多數都有獨立的能力,甚至天之驕女的身分。然而,女性又真的懂得愛自己?年初有一齣電影「一人婚禮」,其中描述主角如何在誤打誤撞下推動一個愛自己的終身承諾,給自己說「我願意」,表示女性不需要等人去愛。可是戲中的主角因成長原因卻是十分需要別人的愛護,現實與理想是那麼不符。作為基督徒,我們懂得甚麼是愛己?不是只想到自己或自私那種,而是一種能愛己又能及人,尊重自己也尊重別人,為自己留空間也為別人留空間。耶穌雖然忙碌,卻珍惜時間走到曠野或海邊獨處,給忙碌的日程沉澱和整理,不致迷失。盼望作為今天現代的女性,能重新踏上上帝應許的新旅程,在聖靈引導中重生,與上帝和人以及自己建立新關係。


2021年08月29日 
帶着祝福去宣教 
差傳主日 
第35期 

列王紀上二章十一節記載大衛作以色列王四十年,四十年對一個人而言,算是半生人。大衛由年少時被揀選,到青年時四出征戰,成年時事業有成,年老時要傳位給兒子。以色列民眾原來只是一小撮人,「我的祖先原是一個流亡的亞蘭人,帶着稀少的人丁下到埃及寄居。在那裏,他卻成了又大又強、人數眾多的國。」(申命記26:5),由小民到成為一個有深厚傳統的民族,這些日子可不容易。
今天讓我們想想,這民族被揀選目的為何?昔日上帝選召亞伯拉罕「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你要使別人得福(原文是「你要成為福氣」)。」(創12:1-3),如此看來,我們被選召,同樣的不是只為己身益處,而是成為別人的祝福。正如雅各書作者所指出「各樣美善的恩澤和各樣完美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裏降下來的……使我們在他所造的萬物中成為初熟的果子。」(雅1:17-18)。初熟的果子,是一個見證,見證着上帝在我們身上的恩慈和大能、拯救和保守,這也是我們基本的「使命」。
從使命去了解宣教差傳——「差傳」一詞源自英文MISSIONS,由拉丁文mitto(missio)和希臘文apostellein(to send)輾轉翻譯而來,apostellein就是使徒(apostle)的工作;中文有譯作「宣教」或「宣道」。廣義而言,泛指福音工作;從狹義與專業角度而言,指被差派去傳揚。在超地域、超種族、超語言、超宗教或超文化等前題下的「宣教(Mission)」,就可稱之為「差傳(Missions)」。「Mission」是涵概性的用詞,是教會向上帝、向社區以及向信徒所有的基本責任;「Missions」,被理解為達至使命的種種活動和工作,就是「差傳事工」了。
差傳事工可分國內傳道(Home Missions)及國外傳道(Foreign Missions),據宣教研究的分析,可分為三種事工向度:M1—同文化(如華人對華人);M2—近文化(如華人對日人、韓人);及M3—異文化(如華人對非洲人),你曾參與那個事工?
在使徒行傳中都記載着不同門徒走到不同的地方,隨走隨傳,不管是那個文化、那個地方、那種語言,為的是要見證上帝,使別人得福。昔日當海上航運被發展,傳教士隨着船隊走到世界不同角落工作和宣教,他們都面對着種種挑戰,今天也一樣存在着可知或不可知的挑戰。你願意在任何形式下實踐這「上帝的使命」,成為別人的祝福嗎?


2020年09月20日 
相稱的人生 
聖靈降臨後第16主日 
第38期 

在你人生中最重要的是甚麽?保羅的答案:「最重要的是你們行事為人要與基督的福音相稱」(腓1:27);在另一處記述「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要與你們所蒙的呼召相稱。」(弗4:1),重要的事要多提幾遍。在〈黃帝內經〉一句「有諸內形諸外」,本意指人體內部若有疾病,必反應在人身外表上。身體如是,信仰也如是。我們內在的生命情況也自然反應在日常生活中,這就是「相稱」吧。
保羅約於主後卅五年在往大馬色路上與基督相遇,這一遇不單使他歸信主耶穌,更影響他往後的人生,一百八十度改變了方向和重點,直到他殉道離世的日子,當年約是主後六十七年。在這三十多年日子中,保羅的生命點滴都呈現在他寫給各地教會或信徒的書信之內,這呈現的生命如他所言的「相稱」。
我們蒙召和相稱的生命,除了悔改信主和接受洗禮一刻,還有在平常生活中的人生也因基督的愛而作出調整。基督的福音可包含祂的拯救和愛、聖靈充滿生命的果子、主的愛促進的人生價值、愛和公義、上帝恩賜的平安、喜樂和盼望等等。我們要多讀和了解聖經箇中意思,才能發掘更多經文中的意義和如何在今天生活中實踐,才不致作一知半解的基督徒。
保羅信主三十多年裏過着的生活都不是平坦,卻是充滿困難和挑戰。今天我們雖然活在不同時代和社會環境中,但同樣充滿着困難和挑戰,如何在此刻中活出「相稱」的基督徒生命?我想這個沒有捷徑吧,只有如常的保持親近主的心和行動,仿如以色列人在曠野的日子,如常聽上帝指導和收取適量生活所需的食物,不囤積也不閒懶;又如主人請工人進入田間工作,無論那個時間被請進來,工人要做的就是如常工作。
「相稱」和「如常」,都是相關的描述,以保羅的見證所言「無論是生是死,總要讓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腓1:20)。無論我們的生活是怎樣艱辛無奈,或喜樂平安,總要讓基督的能力和福音所賦予的生命特質,在我們身上如常表達出來,但這過程不代表沒有掙扎或失望,不過我們可以向上帝申訴、祈求、等待,歷代的信仰先賢都是活生生的見證。願主幫助今天的我們靠主站穩,活出相稱的生命,在這歪曲悖謬的世代見證耶穌基督福音的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