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基督教循道衛理聯合教會之歷史

香港基督教循道衞理聯合教會是本地一個致力於結合宣教牧養、學校教育及社會服務的宗派組織。多年來,循道衞理教會一直勇於承擔信仰使命,積極回應時代需要。可以說,循道衞理的故事,與香港的故事差不多同步發展。要回溯這個故事的第一章,便得從一百五十年前說起。

一八五一年一月,英國循道會義務教士俾士(George Piercy)為了回應向中國人傳福音的異象,自費來到香港,揭開了香港循道衞理故事的序幕。未幾,俾士轉赴廣州傳教,在極其困難的處境中,建立教會,為循道會在華南地區的工作,奠下良好基礎。

香港島雖然早在一八四二年便成為英國的殖民地,但是其與華南地區仍維持着密切的關係。一八八二年,十一位從廣州及佛山來港的循道會信徒,因鑑於香港地區沒有華人循道會堂,乃聯名要求廣州教區年議會,協助建立教會,是為循道會在港開基之肇始。後來,香港發展成為華南教區轄下七個聯區之一。循道會在港初期,先後在威靈頓街、西營盤高街、灣仔等地東遷西徙,一九0六年鴨巴甸街建立會堂,並在鄰近地區成立支堂。一九一六年,再遷至堅道。及至一九三六年,香港堂落成,標誌着教會發展的新里程。至於英語循道會,則早於一八九三年在港島馬己仙峽建堂,為循道衞理宗在香港之第一間堂會。

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香港在獨特的政治社會生態下,進入歷史的新階段。政治形勢的變化,使香港循道公會脫離華南教區,獨立發展。而一直沒有在華南地區工作的衞理公會(美國背景),亦於五十年代初遷港。由於大量難民南遷,人口激增給香港造成巨大的社會壓力,房屋、教育、衞生、治安等社會問題,籠罩着戰後的香港。此時,許多原先在中國大陸工作的基督教宗派亦紛紛撤至香港,香港地區成為全球宣教資源的密集中心。各宗派目睹社會的急需,乃積極參與,向許多有需要人士伸出關懷之手,基督教在港由是取得急劇的發展。循道衞理教會的故事,在五十年代以還,即揭開其多姿多彩的新一頁。

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是個難民社會,低下階層每一天均生活在困境之中。面對社會的不同需要,循道、衞理公會積極尋索如何實踐基督信仰,見證福音大能。其中值得我們述說的工作包括:

  • 服侍遷港信徒,拓展天國福音。中國政權轉易,原先在華南地區操粵語的循道公會信徒,以及來自外省(主要是上海、福州等地)的衞理公會信徒,在戰亂中顛簸南逃,要在新的環境中適應生活。循道、衞理教會使他們在港不僅得到適切的牧養,更能在困境中學習彼此支持,在香港延續及拓展了福音使命。
  • 興辦教育,利民牧民。循道、衞理公會在五、六十年代,先後興辦了多所幼稚園、小學及中學。值得一提的,是其在石硤尾、官塘、橫頭磡、藍田、大窩口、黃大仙、李鄭屋等徙置區,特為貧苦學童而設的天台及新區學校,解決了大量適齡學童的失學問題。基本上,宣教工作亦隨即展開,為青少年以至幼童,提供靈性教導。
  • 救濟難民,不遺餘力。循道、衞理教會在差會及海外救濟組織的支援下,積極參與本地各種救濟及福利工作。其中較特別的,是為安置居住在山邊木屋難民而興建的衞斯理村、亞斯理村、愛華村,以及安置大埔元洲仔漁民的愛德漁村。此外,循道、衞理教會亦成立了多所社會服務中心,進入社區,見證基督。

可以說,循道、衞理教會在五、六十年代,從來沒有忽視各種人士的需要,並在關懷與付出中,奠下日後宣教路線的基礎。

由於宗派背景相同的關係,循道、衞理公會在五、六十年代開始,在各自發展之餘,亦已謀求事工的合作。一九七0年一月,兩會通過聯合草案,並成立委員會積極研究有關聯合步驟。一九七五年,循道公會及衞理公會正式聯合,成為「香港基督教循道衞理聯合教會」,完全實踐了基督合一的要求,在華人教會歷史上,寫下了劃時代的一頁。至於原本隸屬英國循道公會的香港英語循道會,亦於一九八八年正式加入香港循道衞理會成為英語聯區,見證了合一的整全性。

七十至九十年代,循道衞理聯合教會在香港扎根成長。這時,香港社會急劇轉型,逐漸擺脫了難民社會的形態,向本土社會過渡。許多在港土生土長的一代,開始對香港社會產生歸屬感,循道衞理的故事,亦進入新的一章。

 

四十多年來,循道衞理教會緊隨社會步伐,在學校教育、社會服務方面,不斷提昇自我,以專業精神,服務人群,見證基督。與此同時,她亦沒有或忘其福音使命,在牧養信徒及廣傳福音方面,不遺餘力。今天,聯合教會在香港共辦有廿五所堂會,並開展了在澳門的宣教工作,合共會友超過一萬八千人。此外,教會亦承辦了十九所中小學、十三所幼稚園幼兒園,為一萬五千多名學生提供教育;其轄下的五個社會服務機構、兩所牙科診所、三個營地,亦為社會不同人士,提供多元化服務。進入廿一世紀,聯合教會積極反省過去,探索前路,為如何實現「三結合」的理想,完成上帝托付的使命而努力。誠然,我們仍有許多缺欠,惟賴從上而來的恩典,共同面對,創路前行。

今天,盼望我們不僅懷着感恩的心,來回溯循道衞理在香港一百六十多年的故事,把這一切,當作初熟之果,呈獻上帝;更要存着謙恭的心,立志守約,延續先賢的努力,攜手為這個故事,創寫更美的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