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恩明牧師

返回牧師部
英文姓名:
The Rev YU Yan-ming 
按立/轉職年份:
2010 
總議會調派及選委之職務:
香港堂主任牧師、鴨脷洲堂主任牧師、(監獄事工)、 學校教育部部長 
電郵: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2007年02月25日 
「關懷」的反思 
社會關懷主日 
第8期 

聖經中三卷福音書均有記載一個年青且十分富有的官,向耶穌求問關於承受永生的問題。耶穌先引導他把注意力轉移到上帝的身上,人若想要得著永生,就必須遵守上帝所吩咐的。那人表示他從小已經遵守一切誡命。然而,耶穌卻向他提出一個更積極、更主動關顧有需要者的挑戰,叫他把已擁有及積存著的產業去變賣以賙濟窮人。
對「本份」的誤解

那人的情況,或許也是我們的寫照。弟兄姊妹在社會中奉公守法,在教會中努力研習聖經知識,願意承擔事奉,勤守禮拜,按時奉獻;可是,對於身邊其他人的需要,社會上不公義的事情,政府施政決策等,卻未必積極關心,認為這些只是議員、公務員或政客的責任與工作,信徒只須關心教會事務,做好「本份」的讀經祈禱便已足夠,深恐任何關注、討論或發表意見等行動,會惹來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捲入所謂「政冶」漩渦之中。

對「產業」的態度

耶穌期望我們不要獨善其身,以為做好本份、守住誡命便已足夠;再者,地上的財寶,決不能使人進到永生,唯有人願意與人分享所有,關顧有需要、受壓逼、被人遺忘者,就必有財寶在天上。我們對耶穌這個教訓耳熟能詳,問題在於我們願不願意作個全心全意跟從基督的信徒,抑或只想做個選擇性、有所保留的信徒。什麼是我們的產業?可能是像那人所擁有的房屋田產,亦可能是我們的學識、才幹、時間、青春,甚至是我們最寶貴的生命。

對「關懷」的反省

一位於納粹時期被囚的德國牧師馬丁˙聶穆勒(Martin Niemoller 1892-1984)曾為著自己獨善其身的行為而懺悔說:

『在德國,納粹首先對付共產主義者,我沒有為共產主義者抱不平,因為我不是共產主義者。接著他們對付猶太人,我沒有為猶太人抱不平,因為我不是猶太人。再接著他們對付工會,我沒有為工會抱不平,因為我不是工會人士。然後他們對付天主教徒,我沒有為天主教徒抱不平,因為我是基督徒。後來,他們來對付我,而在那時候已再沒有人為我抱不平。』

在社會關懷主日,願意每位信徒都反省「關懷」這個從上帝來的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