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刊物: 會訊 | 靈音 | 靈修日程 | 書籍 | 刊物

禱告的研討

復活的盼望

幾年前我參加一位過身同事的追思禮。房間內的參加者一起分享,輪到一位男同事,他說:「縱使我很懷念她,但我必會與她再見。」我在類似的場合也聽過這些話,常常視為陳腔濫調。可是,今次這句話卻觸動我心。或許是他的態度、信心,或即使當時那情況不是特別有盼望的感覺,這句話卻帶着盼望。

我坐在那裏直到追思禮完畢,開始思考復活的意義,我視復活為理所當然的事,但卻每年只有一次認真思考。我在基督信仰家庭長大,所受的教育培養我以抽象的方式去思考它,在相當程度上,我仍然只是停留在頭腦上的認知。然而,當聽見「縱使我很懷念她,但我必會與她再見」後,我開始留意復活怎樣改變身邊的人,並如何改變我。我開始明白到它如何轉化悲傷的時刻,並我們如何經歷同事的死亡。我們聚集一起舒發悲痛,但也互相提醒仍有盼望。我也意識到這改變穿越聖壇的實體建築,進入世人之中。復活不再只是發生在兩千年前的事,卻是可見的實在,繼續改變我和身邊的世界。儘管我所看之處都是憂傷痛苦,但當中也有盼望的記號。

「縱使我很懷念她,但我必會與她再見。」雖然這句話沒有除去我的悲傷,但改變了我的反應。它提醒我,有些東西是不好的,真的是糟透了,但這不是結局。悲傷持續,但盼望也一樣,兩者可以在我們裏面同時共存,世事也往往如此。即使當我沒有感受到盼望,盼望仍然存在。

復活是真正會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它的意義遠比在歷史中改變了一切的當刻更甚;這是改變我們的時刻,是在我們心裏的盼望。有關盼望的一些東西仍然是奧秘,我喜歡這一點,這也令我訝異,就像我想像那些在耶穌死後見到祂的人的反應。對我來說,復活的盼望跟我在日常生活中經歷的是不同的盼望,它超越了我的情感和我在任何時間的感受。有時候我感到非常有盼望,有時候卻完全感受不到盼望。可是,盼望在最深切的哀痛與最深刻的痛苦中仍然存在,不管我現在是否感受到盼望,我也有盼望,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把它奪去。

耶穌被釘後,抹大拉的馬利亞和另一個馬利亞坐在墳墓前(參馬廿七:61)。這是極佳的圖畫,我也能感受到自己同樣坐在幾個墳墓前,包括字面上和象徵性的意義。終局是令人難以承受的一刻。在幾節經文之後,發生了地震。天使對她們說:「快去告訴祂的門徒,說祂已從死人中復活了,並且要比你們先到加利利去,在那裏你們會看見祂」(太廿八:7)。經文繼續記載說:「婦女們急忙離開墳墓,又害怕,又大為歡喜,跑去告訴祂的門徒」(第八節)。當我們開始把注意力轉向聖靈降臨節,我認為以兩個馬利亞跑去分享耶穌復活的消息作為結局是極佳的場景。雖然她們還未見到耶穌,只是確實知道會看見祂,就已大為歡喜。我理解她們的恐懼。我也曾失去摯愛的人,也經歷過不會復原的創傷或看來沒有出路的困境,我們總會恐懼,可是復活的盼望意味着,我們也有喜樂。在許多日子,這對我已經足夠。

反省問題

1. 你在甚麼時候最難以有盼望?今天你在身邊看見哪些盼望的記號?

2. 活在喜樂與盼望中對你來說是甚麼意思?請舉出三個你在將來能活在喜樂與盼望的方式。

3. 請讀出馬太福音廿八章。你在敍述中發現哪些以前不曾留意到的事情?要是你是當時有分看見復活後的耶穌,你認為那次經歷會是怎樣的?

Andrew Garland Breeden

組稿編輯


封面圖片說明
編者的話
禱告的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