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刊物: 會訊 | 靈音 | 靈修日程 | 書籍 | 刊物
記住我們的人性
強記是許多宗教的共通點。我知道有些穆斯林學生要背誦可蘭經內很長的段落;猶太的孩子背下逾越節晚餐的儀式和安息日的希伯來文禱文。我由此想到,許多循道衞理會會友都不太需要看詩集就能唱出查理士衞斯理的詩歌。
我曾要站在會眾前背出《海德堡要理問答》中幾項教條,那是一五六三年出版,教導有關基督信仰的艱澀論述。牧師要求我們在堅信禮前完成這工作,而母親亦要求我這樣做,我彷如被判長期監禁的囚犯般去開始這項功課。我永不會忘記當牧師莊嚴地把預先寫好的問題讀出,然後等候我順服地回應,所有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的情景。「無論生死,你唯一的安慰是甚麼?」我把之前一點一點地記住的背出:「我不再屬於自己,我的肉體和靈魂,無論生死,都屬於我信實的救主耶穌基督。」在我堅信禮那一天,這看來是輕而易舉的事,可是事實上我花了許多時間才能背出。我在洗澡時唱頌這段文字,把艱澀的文字重複抄寫在筆記本內,母親在駕車時也要我預習背誦。如今回望,這是以折磨的方式去學習謙卑,就是被迫學習十六世紀一段枯燥的文字,以此表明我的心思不會背離上帝的旨意。是否每個基督徒都要如此艱辛的以言詞表達謙卑?
耶穌是彌賽亞,是主,祂洗門徒的腳是奇特的事情。彼得拒絕領袖為僕人洗腳,堅持要與耶穌調換角色,但耶穌將彼得的腳捧在手中。約翰福音戲劇化這情景,讓我們一瞥彼得內心的翻騰。彼得讓耶穌接觸他的身體之際,同時也含糊認罪,說:「不僅是我的腳,連手和頭也要洗!」彼得三次不認主,每一次代表了在墳墓中的每一天,把耶穌送上被釘十字架的道路。我只能想像這兩個男人在水、盆子和手巾之間的心領神會。
在拉丁文中,「謙卑」和「人性」來自同一字根「humus」,意思是泥土。我們可以說,操練謙卑的精髓就是記住自己的人性,或記住上帝如何從塵土中創造了我們。我們帶着聖灰禮拜三的汙塵來開始大齋期,「要記住你是塵土,也要歸回塵土」。復活節那一週帶我們到逾越節晚餐的樓房,而我們在濯足節的禮拜四領聖餐,或像門徒那樣讓別人洗我們的腳。在受難日我們就像當時的羣眾呼喊要釘死耶穌。在整個大齋期內,我們或許透過禁食、施捨和禱告,以操練來幫助我們謹記自己的人性。我記得自己如何嘗試與失敗,如何努力和犯錯,如何去愛和受傷害。若我為自己的過犯而傷痛太甚,我就要記住,我是由塵土造成,這沒甚麼可誇口的;對基督耶穌而言,也沒有任何工作是太低微的,要是祂選擇捧着彼得滿是塵垢的腳,我知道祂的恩典也同樣洗淨我。我們都慣於忘記上帝如何以塵土造人。如何觸摸我們的身體,賜福給我們的人性,這就是為何歷世歷代上教會的孩子,都被教導要背誦所有述說上帝大愛的詩歌、禮儀、信條和認罪禱文。
記念復活節令我們謙卑,因此讓我們以上帝的得勝誇口,基督已經復活!基督實在已經復活!
反省問題
1. 你被教導要背誦甚麼?這如何在你信仰路上成為幫助?
2. 若耶穌雙手捧着你的腳,你們之間有哪些心領神會?
3. 甚麼幫助你記住你的人性?甚麼幫助你去愛別人的人性?
Rev. Cameron Ba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