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牧師,最近我尋回一本在一九五九年由史達文先生贈送給我的聖經,他是你教會的一位主日學教師。那時我只有十三歲,是一位鄰居帶領我返教會的。現在我已信主了,希望能夠向史達文先生說聲謝謝。如果你可以給予我任何能夠聯絡上他的資料,我會萬分感激的。主內,某某。」 我丈夫在二○○九年收到了這張便條──史達文先生給那個年輕女孩送上一本聖經的整整五十年後。就像希伯來書十一章所描述的那許多信心偉人一樣,史達文先生在離世之前,還沒有看到這份愛心禮物的果子。 有時我們或會疑惑:「我所作的是否管用?我有否讓人認識耶穌基督?」帖撒羅尼迦後書三章十三節的說話卻鼓勵我們行善不可喪志。像史達文先生一樣,我們或許永不知道怎樣或有否在別人生命中留下點點不同的果效。然而,某某的便條卻肯定了我們所付出的努力絕不是徒然的。 我們或許在今生看不到結果,在我們付出努力的當下也可能看不到甚麼意義。然而,連同他人的努力,我們可以確信我們的努力將會得到很大的收成。在五十年或更長的日子後,上帝自會成就我們的工作。
過往有哪些人是你認可曾讓你與上帝的關係變得親密的呢?這些人作過甚麼?<br>「預設恩典」是上帝在我們還未曾了解祂期望與我們建立關係之前便就近我們的一項恩典工作。你能辨認出「預設恩典」曾在你生命中的哪兒出現過嗎?<br>
你的信仰羣體怎樣拓展兒童工作?你應否做多一點?它又怎樣接觸一些沒有教會生活的成年人?你應否做多一點?<br>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三章六節這樣說:「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上帝使它生長。」聯想一趟你「栽種了」,但卻看不見勞碌果效的情景。是甚麼讓你即使看不到果效之時仍然持續信實地禱告和作工呢?你現在於甚麼地方等待着努力工作的成果呢?<br>
你曾否收到一本聖經作為禮物或獎品呢?如果有的話,這份禮物或獎品怎樣改變了你的生命?<br>
重讀「今日默想」。你相信它所說的嗎?為甚麼?<br>
我們有否令某些人的生命不再一樣?有甚麼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