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苑心牧師

返回牧師部
英文姓名:
The Rev TEO Yun-sarm 
按立/轉職年份:
2021 
總議會調派及選委之職務:
藍田堂主任牧師 
電郵:
鼓勵信徒之語句:
「我們是他所造之物,在基督耶穌裏創造的,為要使我們行善,就是上帝早已預備好要我們做的。」以弗所書 2:10 
喜愛之金句:
「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彌迦書 6:8) 


上一頁 1 2 3        
2015年07月12日 
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 
青少年主日 
第28期 

你在15歲時有夢想嗎?你在18歲成年時,你最想做的是甚麼?你在20歲時多是憂慮,還是盼望?你在25歲找到你的理想事業嗎?你在30歲時你的人生目標是甚麼?你找到上帝在你身上的召命嗎?回看過去人生,你有沒有遺憾?
  15歲的亞特蘭大少年韓哲克(Zach Hunter),他人生的目標是廢除奴隸制度,他發起成立美國知名「零錢,零捆鎖」(Loose Change to Loosen Chains)解救奴隸學生運動,他是全球慈善活動「奇異改變」慈善基金(Amazing Change)學生代言人,在全球販賣人口的問題上引起不同人士關注。
  18歲的香港少年黃之鋒,自小患有讀寫障礙,在父母教育下,經大量閱讀改善讀寫能力,在中二時逐漸趕上他人。他現為「學民思潮」召集人,2012年帶領學生反對政府推行國民教育。隨後他更被《時代雜誌》選為當年25名最具影響力少年之一。
  「中國神學研究院」是在40多年前由4位就讀於美國費城威斯敏斯特神學院的20多歲學生,回應上主的異象,建立一所本色化、福音信仰、不分宗派、訓練大學畢業生的神學院,培養教會的人才,服事中國的教會,把福音傳遍各地。
  本會多位牧者也是在20多至30歲便獻身踏上全時間事奉之路,慶幸我也是在20多歲成為牧者,服事上帝,過去多年讓主塑造,讓我得著豐盛的生命。「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提前4:12)一段少年團契常用的團訓,也是提醒著我不可忽視年青人的力量,從以上例子我們看到他們的影響力。
  今日教會牧養青少年的模式是多元化,有不同型式的營會、組長導師訓練課程、豐富的音樂敬拜等。與此同時,青少年成長也較昔日複雜,他們需要從小面對學習的競爭和挑戰、工作的要求及進修的壓力、經濟收入不足應付生活的需要,以及他們正身處在香港社會的紛爭、矛盾與撕裂,甚至道德敗壞、是非顛倒的社會中。去年在香港發生的雨傘運動,年青人擔當了重要的角色,他們為著香港的未來作出行動,在教會中,我們如何陪伴他們成長?
  面對時代的挑戰,是非顛倒的社會,無論我們是甚麼年紀,也必須關心年輕一代的需要。當香港是我們的家,教會是我們的家,就讓我們為著下一代守護這個家,願我們一起努力。
  年青人,未來教會及香港的建立,是由你們來承擔承傳,好好裝備自己,為主多走一步!


2012年11月25日 
基督為首 
基督君王主日 
第47期 

相信不少弟兄姊妹在初信時曾學習「初信成長八課」,你還記得當中的內容嗎?其中第三課的主題為「生命動力 基督居首」,內容以風車作比喻,向直的兩塊葉以讀經及禱告代表我們與上帝的關係,向橫兩塊表達與人建立關係,就是我們與信徒聚會和向未信者作見證。四葉交匯的中心以軸子貫連,軸子代表基督,就是表達我們新生命的成長是讓基督顯為大,由基督居首。

今主日為基督君王主日,這是聖靈降臨期的最後一個主日,也是代表著基督道成肉身的將臨期開始前一個主日。基督君王主日是強調耶穌基督再來審判萬民的君王,超越一切的王權。今主日其中一段經文啟示錄一章4至8節,內容以宣告式的禱告描述基督救恩的工作,表達出基督的救恩為我們的生命帶來真正的盼望,同時也宣告主再來的必然性。

使徒約翰描述再來的基督職分為「那忠信的見證者、從死人中復活的首生者、世上君王的元首」,以基督三個職分讓救恩計劃一目了然,他以信實經歷十字架的苦難為我們的榜樣,他戰勝死亡為復活的盼望,更是地位尊貴的大君王。就是在將臨期的前夕,讓我們再次注目在耶穌基督身上,回想經文提到基督是「愛我們,用自己的血使我們從罪中得釋放,又使我們成為國度,作他父上帝的祭司。」

「基督為首」就是提醒基督為我們生命中的元首,再次回到他的救恩中,無論生命走到任何境況,是順或逆,也是以主耶穌基督為生命的中心。什麼才是中心?就是在你工作或學習的時候,在你的家庭朋友關係中,在你的教會生活中,在你的每時每刻,看到基督的十架帶領著你。

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實在太多資訊,無論人與人的溝通,甚至與上帝的溝通也可能只是一按「讚好」已完成。但是這真的是建立關係嗎?就如我們在個人的信仰生命中,主的話語有多少進入到我們生命的中心,在教會生活中,我們所仰望是一個又一個的聚會,每一個禮拜的生活習慣,個人感受被愛的需要,還是與基督面對面的相遇?願我們能有著初信時所學習的,能再重整個人信仰核心的狀況,讓我們生命的動力以基督為軸心,推動我們走人生的路。阿們。


2010年06月20日 
為何要事奉下去? 
聖靈降臨後第4主日 
第25期 

列王紀上19章1-15a節,記載以利亞在羅騰樹下尋死與上帝相遇的一幕。以利亞在迦密山力戰450位巴力的先知,最終耶和華顯出大能,以利亞勝出並殺死巴力眾先知。
可惜,以色列民並沒有因此而歸信耶和華,反而耶洗別因以利亞殺死巴力眾先知而追殺他。以利亞只有逃到別是巴,在羅騰樹下求死。事實上,以利亞是沮喪過於他害怕,他逃走除了是逃避耶洗別的追殺外,更重要是他對之前在迦密山的事奉大失所望,同樣,他對上帝大失所望,只想在上帝面前求死,因為他不想再事奉下去。
以利亞說:『耶和華阿,罷了,求祢取我的性命,因為我不勝於我的列祖。』(王上19:4b)意思是他為耶和華事奉而要忍受的苦,他不想再受了。「罷了」就是不要再繼續事奉的意思。耶和華並沒有立刻回應以利亞,只是供應他吃喝,因他「當走的路甚遠」,意思是他所走過的事奉道路實在是夠他受了,耶和華體諒他和供應他的需要,讓以利亞走到何烈山。
到了何烈山,以利亞兩次向上帝說:「我為耶和華萬軍之上帝大發熱心,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祢的約,毀壞了祢的壇,用刀殺了祢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王上19:10, 14)以利亞很孤單地去為耶和華大發熱心,但以色列人冥頑不靈,甚至要尋索他的命。這樣,他想著「為何要事奉下去?」
我們沒有像以利亞經歷大起大跌,但我們曾努力事奉,卻沒有預期的果效,甚至只有失望。但是,事奉是為著什麼?個人的期望?上帝的呼召?以利亞失望是因為他認定他的事奉是失敗的,他的經歷是失敗的。其實,以利亞這樣想是十分自然,但他顯然是忽略了上帝藉他在迦密山施行神蹟的用意。上帝在迦密山是向以色列民顯明祂是真神,也有權審判他們。就是以上的原因,以利亞的事奉並不是失敗,只是以利亞用自己的觀點來了解自己的事奉,所以認定了個人的失敗。
然而,上帝讓以利亞在山上經歷烈風、崩山碎石、地震和火。祂並不是轟轟烈烈的出現,而是在火後有微少的聲音對以利亞說:『你在這裡作什麼?』上帝也曾用這句說話來呼叫人去重新評估他的狀況,暗中包含責備的意思,同時啟發我們畏懼及認罪回應。最後,上帝叫以利亞回去,意思是以利亞不要再在山洞裡自憐,而要回到他的道路,就是事奉的道路。
我們的事奉,事實上不是每次有美滿的果效,當中也有不愉快經歷和失望的結果。但是,這些就是我們放棄事奉的理由嗎?以利亞為上帝與巴力先知對抗,換來的不是以色列民歸信,而是被人追殺。以利亞想放棄時,上帝給予的答案是:不要停留在個人的眼光和感受上。當我們感到孤單時,上帝給予的答案是:仍有七十位先知從未向巴力屈膝。
我們的事奉是有著個人的心志和意向,但最重要是認清上帝的心意,信靠上帝才是最終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