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禹勤牧師

返回牧師部
英文姓名:
The Rev SHAM Yu-kan 
按立/轉職年份:
2001 
總議會調派及選委之職務:
退休 
與宣教及牧養有關之職務:
海外宣教委員、推廣及教育小組主席、澳門宣教計劃執行委員會核心委員、「循道衛理佈道團」常務委員、栽培事工執行委員會委員及成長伙伴計劃小組成員 
電郵:
鼓勵信徒之語句:
沒有違背那從天上來的異象(徒廿六:19下) 
喜愛之金句:
這殿後來的榮耀必大過先前的榮耀(該二:9上) 
見證或分享:
被神揀選成為傳道牧者,實在令許多自小認識我的人都不敢相信。這個既衝動、又有「牛」脾氣的人,竟然在八十年代,成為觀塘堂、工人福音工作開荒者之一,後來又在本會藍田堂及澳門堂擔任拓荒者之角色,所以,我經常自嘲自己是教會的一隻「開荒牛」;但心裏知道事奉主的「牛」需要常存謙卑、負主的軛,學祂的樣式(太十一:29)。家中共有三人,女兒希曼,師母董玉霞(Ivy),而當她們在家彈琴時,我便有她們是對「牛」彈琴的感覺。不過,我卻非常享受跟她們一起的時間,尤其是一起返教會、一起旅行、去「短宣」並一起吃零食、看電視、做運動,真是一家蒙主恩、生活樂融融。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2023年04月9日 
死亡.哀傷.主復活 
復活主日 
第15期 

疫情肆虐、人口老化、戰火蹂躪、天災人禍,帶來的死亡問題,令許多人不幸地失去了摯親摯愛。主耶穌復活的故事,能否為這種種傷痛,提供出路給予安慰呢?
死亡
人生無常世事難料,無論他們是好人壞人、80歲或者只有7、8歲,也有機會遇上死亡這個不速之客。根據世衛二0二二年底的公佈,自首次在中國發現新冠病毒以來,全球官方通報的確診死亡人數超過665萬。這些年間,我在事奉中也經歷年老教友死亡、家長意外遇難、小學生血癌離世、還有緬甸軍警殺害平民、俄烏戰亂的報導,無論我們願意或不願意,都要面對這殘酷的死亡。
哀傷
死亡確是殘酷可怕,又是難以掌控的人生結局,疫情下更讓人感到迷惘、遺憾和有口難言的哀傷。經歷哀傷的人,容易偏執過去,心裏充滿疑問和眼淚。此刻人所能夠做的實在不多,往往需要時間讓哀傷的人復原。而一班跟隨主的門徒,也曾軟弱得躲藏起來,只有幾位婦女,來到主耶穌的墳墓外面哭泣(約20:21、路24:1)。然而,主耶穌復活卻給她們極具安慰、盼望和見證的動力。
主復活
透過今天經課,上主在耶穌裏彰顯了復活的大能,叫跟隨他的人:(1)看見生命的勝利:透過主的復活,哀哭的馬利亞,在墓前看見生命的勝利,並且對死亡有一種嶄新的體會,生命不是終結而是新的開始(約20:1-18)。(2)勝過死亡的盼望:死亡變成一個新的視角,讓我們從這短暫而多災多難的世界中思考天上的事,進入沒有痛苦的永恆國度,也在地上活出復活的盼望(西3:1-4、啟21:1-4)。(3)見證主愛的力量:彼得作為被主醫治,領受主愛的見證人,在講道中再次提醒信徒,那不偏待人的上主,第三天,使主耶穌復活升天,並吩咐信徒傳道給眾人。因此,一個經歷哀傷的過來人,適時與其他哀傷者同行,正是這份大愛的最佳見證;縱使自己或別人也曾陷在傷痛和困難的處境(徒1:8,10:34-43)。
總而言之,主耶穌復活能夠給心靈哀傷和失去摯親的人一條出路,這不單是因為人在軟弱時,需要信仰提供安慰;更重要是主耶穌真的極愛世人,他不願意見世人死,也不會見死不救。所以他按着上帝的旨意降生、受死、復活、升天,且願意住在每個相信他的人心內,並要賜給他們永恆的生命和愛的力量,這樣的信仰和生命,你願意得着嗎?


2021年07月4日 
謙卑作領導 
香港主日 
第27期 

過去一年,隨着《港區國安法》的訂立和施行、人大通過《2021年完善選舉制度(綜合修訂)條例草案》,整個香港的政治生態已有重大變化。原先治港方針,在回歸祖國24週年的今天,已經感到陌生和不斷轉變,這令不少香港人需要重新學習和積極適應。但不管你對政治環境的改變有何評價,從現實生活所見,我們仍然需要真正謙卑而不過於自信和傲慢的領導官員,帶領香港邁向更好的未來。
在今天的經課中,我們讀到有關大衛被正式認可為統治全以色列國的君王。他不但在上帝面前與上帝立約,得到上帝「祝福」支持,也得到以色列眾支派的上下支持,才能生效。(撒下12:1-5)同樣,對任何一個受香港人愛戴的領導人來說,就算得到足夠的票數當選,也不能脫離民意和市民的認可而有效施政。正如箴言所指「敗壞之先,人心驕傲; 要得尊榮,先有謙卑。」‭‭(箴言‬ ‭18:12‬)在大衛之前的掃羅王,便因為驕傲自滿被上帝棄用。‬‬‬‬‬‬‬‬‬‬‬‬‬‬‬
面對香港未來的管治人才,我們作為局外人,很難知道甚麼人可以順利「入閘」,以致順利當選成為各級官員。在這個參選空間收窄的環境下,香港還是需要合資格的政治素人,他日成為治港要員。但從猶太人看耶穌「那不是木匠的兒子嗎?」這句話的含意;便知道耶穌這個「普通人」是如何被羞辱和拒絕。(可6:3、太13:53-58)作為他的跟隨者,未來的遭遇不會好過他這位先生。(太10:24)然而,耶穌卻賦予他們屬靈的權柄和能力,制伏污靈、勸人悔改、醫治許多病人。(可6:12-13)終於成為天國事業的接班人,且代代相傳至今二千多年。
《孟子》一書說:「人皆可以為堯舜。」你看孟子說得有道理嗎?孟子認為,每個立志向善和做善行的普通人,都可以成為古代唐堯、大舜一類的賢者、聖人,甚至可能成為萬眾支持的政治領導。問題是你是否真的願意真心行善、心存謙卑待人,腳踏實地的為他人辦事;並努力學習,修養好自我身心。不要認為遇上逆境或不如意,便自暴自棄,故步自封,放棄行善,甘心成為孔子批評的「不可雕」的「朽木」!所以,我們要謙卑看自己的領導,也要謙卑看被領導者。
上帝的心意,不會是人人蒙召踏上從政之路,但在各自的專業和崗位上,不論是甚麼身分地位,總需要人扮演領導的角色。我們只要在日常生活中辦事公義,對人憐憫,存謙卑的心,按上帝的心意而行,深信也能做到為主發光,祝福香港,榮耀主名。


2020年04月19日 
得着主基業 
復活期第2主日 
第16期 

「願頌讚歸於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上帝!他曾照自己的大憐憫,藉着耶穌基督從死人中復活,重生了我們,使我們有活的盼望,好得到不朽壞、不玷污、不衰殘、為你們存留在天上的基業」(彼得前書‬‭1:3-4‬‭)‬‬‬‬‬‬‬‬
有人說:這場疫症是個放大鏡,讓我們看見了善,也看見了惡。看見那些純潔、正直、敢於犧牲的光明使者,又察覺到那些貪婪、自私、編造謊言的黑暗之子。在以上彼得前書的經文中,我倒像拿着一塊透視鏡,從今次這場疫症,讓我們瞥見天地間基業的差別,並反思得着主的基業對基督徒的意義。
「基業」在舊約中,可指傳承下來的產業、遺產或領土(詩2:8、結44:28)。而在新約裏,便指向基督所應許的永生,信徒將來承受的天上賞賜。(弗1:11-12、來9:15)彼得形容這是不會朽壞、沒有污點、不會衰殘、為信徒存留在天上的基業。‭‭(彼前‬‭1:4《聖經當代新譯本修訂版》‭)信徒就像得着這份遺產的後裔,可以前來承受永生,享用這份基業的福氣(太19:29、彼前3:9)。‬‬‬‬‬‬‬‬‬‬‬‬‬‬‬‬
或許在世人看來,基督徒是擁有雙重福氣的人,一份在天一份在地。他們除了擁有現世的產業外,由信主一刻開始,心靈內還擁有另一份更爲豐富和更為永久不朽的基業。只是,從聖經和現實環境來看,人類自從被稱為「罪」的這個‘病毒’感染之後,便造成了個人與群體管治上的失序(disorder),並帶來地上的產業有不同程度的損失、傷害、甚至催毀。例如今次一場禍害全球的疫症,便令無數的生命嚴重傷亡,和數以萬億元計的經濟損失。就是生活在富強的國家或皇室貴族;在疫症面前,不分信仰、國籍、身分和地位,她們的生命和財物,都是同樣變得脆弱和朽壞。正如雅各說:「你們的財物腐爛了,你們的衣服被蟲子蛀了。」(雅‬‭5:2‬)‬‬‬‬
因此,‭地上的產業,有各種的因素使擁有者受到虧損甚至歸於無有。相反,信徒雖面對着可憐、可悲的處境,彼得卻強調,得着天上的基業,是藉着主耶穌基督的父上帝,因他「憐憫」世人而使願意相信福音的人得以承受(彼前1:12)。由此看來,死亡雖然也是世人共同的遺產,盼望永生和幸福卻是世人共同的心願。而在基督徒的生命裏,便帶着一份超越地上基業得失的歡欣,同時還有一份向世人活出這盼望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