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昌牧師

返回牧師部
英文姓名:
The Rev CHAN Tak-cheong, Wilson 
按立/轉職年份:
1994 
總議會調派及選委之職務:
北角堂主任牧師 
與宣教及牧養有關之職務:
門徒事工執行委員會主席、聖樂事工執行委員會委員 
電郵:
鼓勵信徒之語句:
“I pray that you may be active in sharing your faith, then you can have full understanding of every good thing that we have in Christ” (Philemon v.6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喜愛之金句:
「我豈沒有吩咐你麼!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那裏去,耶和華你的上帝必與你同在。」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2003年08月31日 
受主差遣的服事 
差傳主日 
第35期 

基督教信仰的本質就是接受上主的差遣,是為上帝的國度宣教的信仰。
以賽亞先知清楚地指出以色列作為上帝選民的命運就是要為主耶穌和讓主耶穌成為世界的光,照亮世上所有的國家民族。相信這亦是今天我們作為基督耶穌新約的執事的一個共同挑戰:「我還要使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極。」(以賽亞書49:6)

就連以神子的身份履行人子職份的主耶穌基督,在世上傳道時亦以宣揚上帝悅納人的禧年為終身的任務。除了在猶太人當中「傳道、醫病、趕鬼」外,亦特立獨行在破除了民族、歷史、文化和地域的藩籬,去到利亞腓尼基的推羅、西頓城中為一位希臘婦人的女兒施行拯救和醫治。(馬可福音7:24-30)主耶穌以上帝的慈悲和憐憫來重新架設了上帝與世人、猶太人與外邦人溝通的橋樑。開啟了差遣服事的典範。

不單如此,主耶穌離世升天之時,亦清楚地將這個神蹟聖使命交付了給祂門和同屬教會肢體的我們,要去使萬民作主的門徒,一同經歷這拯救、釋放、更新和服事的信仰旅程。「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因此,就本質而言,教會一定得宣教,否則就失去它存在的理由。而教會亦會因這宣教的任務而顯出其特性。海外差遣員(宣教士)們因著上帝的呼召,接受上帝和教會的差遣,飄洋過海,到達──無論地域,民族、文化、生活、語言、社會都與原生地頗大差異之地事奉,這肯定是極大信心順服的操練、對主耶穌基督大使命的遵從和對未得之民的愛護的服事。其見證、服事絕對是極為激動人心和帶來果效者。然而,我們不能忽略差傳或本地宣教的本質同樣是宣揚上帝在主耶穌裡所帶給人類「好消息」,同樣是在參與上帝的宣教大業(Missio Dei):神親自顯明祂如何愛世人,進到世人當中,在教會和世人中間表彰祂的作為,並且也讓教會參與其間。今日教會的使命和挑戰則是以宣教事工(Missions)按照時、地、和需要而採取不同的宣教方式。正如在梵二的文獻中提及「地上教會的特性就是宣教」;就是神學觀點來說,教會宣教的本質是以福音為基礎,不是以處境為基礎。不管國內或國外,基本上只是範圍的分別,都是在參與上帝的宣教大業。其相互的配合和動力正像一個銀幣的兩面。

既是如此,我們就要不斷地更新,不斷地再思和呼籲更多信徒接受上帝的差遣,進到世界中服事友鄰,為主發光,參與上帝的宣教大業,在不同的場境中以各般智慧宣佈上帝悅納人的禧年。


2003年01月12日 
放手放心、忠於所託 
受託主日 
第2期 

『多種的多收、少種的少收』,這本是一農村生活者的經驗,也是一般人所擁有的基本常識:意思是世間沒有免費的午餐。不單如此,我們所得的應與我們所努力的相符,這才是合理要求。所以,當那得一千兩銀子的家僕心中認為主人『根本』沒有作出任何努力和投資,所以,現在要求有任何的回報是『忍心的』。或許是這僕人因為『只』分得一千兩銀子,他覺得與其他領取更多的僕人比較是受到『歧視』,或感到受委屈而鬱鬱不得志,故此,乾脆放棄,不作出任何的努力?或者,這僕人根本沒有打算主人會再回來,所以,心底裏已把這些銀子當作是『自己』私己錢,不想對任何人:包括主人,甚或上帝交待和負責?這種要與人比較、要比別人強的內在驕傲、好勝和自我的心態已把他的心靈和悟性蒙蔽,忽視了自己領受了一千兩銀子的恩典和事實。
我們的信仰卻強調『管家的職份』:一切都是由上帝所創造而來,我們人類只是『受托』去管理上帝所交付的職份。這托付可包括我們所居住的大地(這也是基督教環保意識的基礎)、自己的的生命(包括時間、金錢和才幹)。因為我們曾立志『今後不再為自己而活,乃是為那位為我們死而復活的主而活。』因此,今主日固然是為新一任的堂區會委員們作出受任和差遣,其實也是每一個信徒的『受託主日』:我們也是接受上帝對我們生命的托付:在本位(指對上帝的敬拜)、生命(指我們的整體生命)和崗位(指蒙受恩賜在教會中崗位或不在崗位中)去忠心事奉上帝,服務教會和友鄰。

對於每一種事奉或每一次的奉獻,都是一種『放手』的信心操練和經歷上帝恩典和信實的機會。在今日的生活環境中,在本已十分緊張的時間和經濟空間裏要『分別為聖』撥出或『擠』出奉獻和事奉的空間,這本是一種放手,和讓上帝掌管的操練。我們都或曾掙扎過:『把這些時間,金錢、才幹為自己保留多一點,不向上帝奉獻那麼多,行不行?』我們會聽到今天的經課對我們說:『…捐得樂意的人,是上帝所喜愛的』(林後9:7)『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我家有糧,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瑪3:10)

既然『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未見之事的確據』(來11:1),就讓我們一同操練這信心的功課:『放手放心,忠於所託』。


2002年10月27日 
崇拜的心、心的崇拜 
聖樂主日 
第43期 

撒母耳說: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他的話呢?當我們每次來到上帝面前,我們有沒有聽從主的話,帶著主要我們預備的去迎見衪?
詩篇100:4『當稱謝進入祂的門,當讚美進入祂的院,當感謝祂,稱頌祂的名!』 詩人提醒上帝子民在進入聖所崇拜獻祭時,要帶著感謝、歡欣和喜悅的心﹔持著虔誠和敬拜的態度。

因為崇拜時份就是我們進入『祂』的門和『祂』的院。 -這殿所是屬於『上帝』的,不是我們的; -這時段是分別為聖,歸予上帝,因此,也不再是我們的; -就連我們這些要進入聖所朝見上主的人,也不再是屬於自己,而是『 我們是祂造的,也是屬祂的、我們是祂的民、也是祂草場的羊。』(詩100:3)

正如當日,摩西在何烈山上看見荊棘「燃卻不燬」的異象,他正要走近觀看時,耶和華阻止他,要摩西把腳上的鞋脫掉 — 那地因耶和華的臨在而顯為聖潔。

重獲自由、但仍在曠野漂泊的希伯來人,卻被授予一件神聖工作--建造『會幕 』,在會幕他們能與萬軍耶和華相遇相交 — 這民因耶和華而為聖。

昔日的以色列人,他們能夠進入聖所、蒙召為聖民,皆仰賴上帝的恩典。今日,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已親臨世間,道成肉身,完成救贖,衪在十字架上流血捨身,成了挽回祭,為我們樹立完全敬虔順服的榜樣,讓我們明白真正敬拜的態度,並將我們與上帝之間,人與人之間,甚至是我們與自己之間隔斷的牆都『拆開』和『打通』了 ,叫我們能歸入基督,成為聖潔蒙愛之民,我們豈不是更應以感謝和興奮的心來稱謝 、讚美我們的上帝嗎?

雖然如此,但由於現今的社會,生活節奏過於急促,壓力實在沉重!很多時候,我們巳無暇思索、感恩,甚至仍停留在主日清晨的掙扎中:『應否』起床回教會?縱使能返教會,可能仍帶著『昨日的重擔、明天的憂慮、現在的困難』,心情忐忑,遑論投入和領悟崇拜的真諦、生命與上帝相遇、至有所改變了。或許,現在正是時候,讓我們重新認清崇拜的焦點:就是那位創造,保存、拯救,公義、全善、全美又全然公義的主上帝;叫我們知道唯有敬拜衪,我們才可真正得著信心、盼望、忍耐和力量 ,以面對人生。

今天選讀的經課,正正提醒我們上帝是那『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上帝: -當紀念耶和華昔日對雅各家的救贖鴻恩、罪孽過犯得赦免之喜樂 (賽44:21-23) -今日活在上帝的誡命裏:盡心、盡性、盡意、盡力去愛主愛人 (太22:34-46) -將來能與眾信徒及天上的會眾一同在恩主寶座前謳歌讚美。 (啟7:9-12) 就讓我們以上帝子民的身份,懷著稱謝和讚美的心,用心靈和誠實的態度,『分別為聖』地在主的日子,來到上主的殿所裏,盡心盡力地以『詩章、頌詞、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戒、心被恩感,歌頌上帝。』(西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