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崇智牧師

返回牧師部
英文姓名:
The Rev LAM Sung-che 
按立/轉職年份:
1987 
總議會調派及選委之職務:
協助觀塘堂之牧養工作 
與宣教及牧養有關之職務:
家庭牧養中心執行委員會委員、盟約門徒事工執行委員會委員 
電郵: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2015年02月15日 
社會關懷——本宗不可缺少的屬靈傳統 
社會關懷主日 
第7期 

循道衞理宗教會沒有訂立「自己」的信條,她只將聖公會的「39信條」修訂為本宗的「25信條」。與正確的信仰(Orthodoxy)比較,正確的行動(Orthopraxy)更蒙上帝悅納。美國聯合衞理公會承傳本宗關心社會傳統,以訂立社會原則(Social Principles)來表達關注社會公義,對涉及信仰原則的社會事件,表達關注和立埸,如在18世紀時,本宗明確地反對奴隸制度和貿易、走私、酗酒及對囚犯的殘酷虐待,鼓勵信徒在社會為公義發聲。
  會祖衞斯理約翰牧師指出本宗的教義就是「愛」,對上帝和對全人類的愛。他認為上帝興起循道衞理會有一個特別目的,就是要成就「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太11:5下)的應許。所以他不單特別着重馬太福音25章,以我們對窮人的態度和行動作為我們信仰真偽的標準。他同時認為向窮人傳福音,是跟隨耶穌一個最明顯不過的要求,因為耶穌是一位處處向窮人行善的主。
  為此,他的一生是不斷地去尋找探訪窮人,與窮人一起生活,好體會他們的艱難和需要,讓窮人的困境改變自己偏差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加自己愛人和憐憫人的心。當衞斯理約翰與窮人長期生活後,這特別經驗引導他發展出能配合窮人需要的眾多服務,除探監、探病、派發救濟品外,他更設立濟貧援助金和短期免息貸款,開辦免費診所藥房,提供臨時工作,設立窮人之家給孤兒寡婦居住,開辦貧民學校,印刷大量平價書籍解決文盲問題。
  在他事奉的後期,他愈來愈體會到偏袒富有人士的不公義社會政策和制度,令窮人百上加斤,帶來嚴重社會問題。他大聲地說:「在敵人面前對基督耶穌作出最尊貴的認信,就是反對社會中不公義,不合乎上帝心意的事」。為此,他印傳單,在報章投稿,甚至在街頭外和禮拜堂內講道,揭發社會的不義,為窮人發聲。他公開反對不合理稅制和引致嚴重通脹和失業的政策,他要求給予工人最低工資及對地主作租金管制,他離世前所寫最後的一封信,便是推動廢除當時社會普遍地認可的奴隸制度。
  感謝上主興起本會,讓宣揚仁愛,關心公義,與貧困者同行,成為本會豐富的屬靈傳統。願我們不負上帝所託,活出個人和社會的聖潔生命。


2014年07月6日 
從魯益斯學順服 
聖靈降臨後第4主日 
第27期 

魯益斯(C.S.Lewis)在他的著作《如此基督教》,有一段關於順服的文字如下:「基督本人也把基督徒的道路,時而形容為極其艱辛,時而描寫極為輕易。祂說:『背起你的十字架。』換言之,那就跟我在集中營內被拷打至死差不多。下一分鐘,祂又說:『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祂的意思是包含兩者,而你和我都可以理解,為何二者同是真確無比。」
我們的經驗是,順服上帝旨意是一沉重艱辛的擔子,是「非我願做之事,非我願去之地,(而是)因我不配選擇自己的路。」(紅青詩歌——順服)故此,順服上帝便好像要違背和摒棄我們的意願喜好,十分痛苦,很想逃避,絕無快樂可言。魯益斯指出箇中原因是我們靠己力去順服,而不是以基督徒的方式,也就是將我們自己的整個自我交給基督。若我們真的如此,祂會另外賜給我們一個新的自我(事實上是主將祂自己給了你),那麼,主的心意便會成為我們的心意。雖然我們不明瞭聖靈如何工作,但我們深信祂確會奇妙地這樣作。
順服是信心和愛心的結果,沒有信心和愛心是不能達至順服的。信心幫助我們勇敢地踏上常不按我們意願的上帝旨意。靠着信心,我們知道上帝的恩典夠用,祂的時間是最好,無論境況如何,祂與我們同在;祂是一位祝福我們的上帝。愛心卻能使順服的「擔子」變得輕省。當我們在與上帝親密的關係中經歷祂的愛,肯定我們每時每刻,都是被上帝永恆的大愛所圍繞。那麼我們便會立志,甘願「以愛還愛」,在愛裏順服不再是「被逼」去作一些不想作的事;去背負一些不想負的責任;去履行一些不想履行的任務,而是「盡獻所有,難報主恩,願負十架,學主犧牲,喝主苦杯,效主求仁」(奇妙十架歌)。
在順服上,魯益斯的寶貴建議是,「每天清早,你一甦醒……讓自己可以聆聽另一把聲音,接受另一個觀點,容許那更大、更強、更安靜的生命流進內心,並保持這樣度過一天。我們起初只能維持一陣子,但自那瞬間,一份新生命將會冒現……並展延至整個人,因為我們已容讓祂在我們所需的地方工作了。」


2013年05月19日 
唇舌尊崇主、心卻遠離主 
衞斯理主日  
第20期 

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曾用一句說話:「在愛的名義下殺人放火」來指出,當人的情感泛濫,蓋過應有的理性判斷時,便常會導致災難性的結果。同樣的是,教會若將聖靈在崇拜中的大能作為,扭曲成過度狂熱,只追求激昂的情緒和感覺(feeling),使崇拜群眾忘卻真正的信仰必須影響、連結我們生活的全部,忘卻鄰舍和教會牆外民眾的需要時,我們便會出現只有唇舌尊崇主,而心靈卻遠離主的虛假信仰和虛偽行為。
  狂熱的崇拜被批評為人「用言語使耶和華厭煩」,甚至被視為偶像崇拜的表現(王上18:20-29)。以色列人在先知時期的崇拜生活十分熱熾,他們「每日早晨獻上祭物,每三日奉上十分之一」(摩4:4)。但聖經告訴我們,上帝厭惡這些聚會和嚴肅會,甚至不想聽他們的歌聲和琴聲(摩5:21-23)。因為他們躺卧象牙牀,吃群中的羊羔,卻為銀子賣義人,為雙鞋賣窮人,侵吞窮人,連他們頭上的灰塵也垂涎。他們踐踏窮人,收受賄賂,做生意以詭詐來欺哄人(摩2-8章)。當這些熱心崇拜的人只是用唇舌來尊崇主,但心卻遠離主時,他們的崇拜變成自欺欺人,自負、偽善、自鳴得意的把戲,甚至以為自己的信仰生活十分美好,得到上帝悅納。殊不知只實踐外在的宗教生活,卻忽略將公平、公義、愛人的誡命落實在生命中,是比過沒有宗教活動的生活更差。
  耶穌提醒我們,我們的生活不可以分作兩個範疇,一個稱為「宗教生活」,另一個稱為「實際生活」。我們必須要同時用嘴唇和生活來尊崇主,這才是真正的基督徒信仰。在這信仰光照下,循道衞理宗的教會教導我們判別所參與的崇拜,是否一個被靈火挑旺的崇拜,絕不在乎它是否帶來特別的感受或心靈激動;也不在乎崇拜中是否有說方言、信心醫治等異常的聖靈恩賜表現,而是在乎崇拜聚會後,我們的生命有沒有活出聖靈的果子,如仁愛、喜樂、和平、溫柔、良善、順服等屬靈美德,活出豐盛生命的質素。故此,讓我們以渴慕活出屬靈美德的心懷,來追求更美好的崇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