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刊物: 會訊 | 靈音 | 靈修日程 | 書籍 | 刊物

禱告的研討

你們說我是誰?

我在二○一五年初擔任《靈修日程》助理編輯一職,記得當初翻看文章時,心想:這似乎太簡單了。然而,我卻不斷地因這本小書的複雜性和它所代表著的各式各樣的文化、年齡和信仰傳統而感到驚訝不已,被它深深地吸引。

身為助理編輯,我花了大量時間閱讀當前及未來數期的內容,還會閱讀過往的期數──有時也會讀到一些許多年前出版的期數。我經常為著多年前的禱文與我們今天的禱文彼此之間的相似而感到震驚。我不知道為甚麼這會使我驚訝,或許我預期假使一些基督徒為著同樣的問題禱告了那麼一段長時間的話,如今總該有點答案吧。然而,我發現人們所問及的那條問題,在二千年前已被耶穌的門徒首先問過,諸如:「誰是我的鄰舍?」(路十:29)、「這個比喻的意思是甚麼?」(參路八:9),以及「怎能如此?」(約三:9)。幾十年來,《靈修日程》的作者和讀者都在虔誠地應對著這些問題。

我們人類有限的腦袋實在難以明瞭上帝的奧祕,箇中的張力影響著我們的禱告生活,對此而言,聖經是十分坦白的。詩人向上帝呼喊,而傳道書的作者則向上帝哀鳴:「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全是虛空!」(傳一:2)知曉聖經裡突出的人物也在禱告中苦苦掙扎,這讓我感到安慰,提醒我上帝並沒有要求我們以單一的方式禱告。即使門徒詢問耶穌有關祈禱的正確形式時,祂也只是提供了一個極其簡單的例子:「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太六:9-13)

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人都分享著禱告這個傳統,禱告之美在於它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經歷。當我讀到《靈修日程》讀者和作者的掙扎和凱歌時,我深深被感動。在每篇默想文章的背後均存在一個與我有點相像,卻又在其他方面完全不同的人。我們彼此之間或會有一些信仰上的共同立場,問及一些共同的問題,只是我們各自的信念卻促使我們有不同的行動,影響著我們如何為那些問題禱告,或是在自己身上發現甚麼屬靈恩賜。當我想及世界各地的基督徒群體時,我明白到在我們全都相信耶穌的當兒,我們選擇表達這種信仰的經驗和詞句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對於耶穌那個大問題:「你們說我是誰?」(太十六:15)所給予的答案雖則相似卻不盡相同。這是一個多麼深邃的奧祕啊!我們能夠成為這個信仰群體的一分子,藉著一起禱告來活出我們的信仰,這真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反省問題

1. 你在聖經中找到哪些禱告例子?哪一個最常向你說話?為甚麼?這些例子與你的禱告方式相似嗎?還是不太相同?

2. 聖經記載了那麼多哀傷與困擾的禱告,它們教曉我們應該怎樣禱告?基督的禱告典範說明了甚麼關乎與上帝溝通的本質?

3. 哪些祈禱操練(歸心祈禱[centering prayer]、聖言誦讀[lectio divina]、工作中祈禱、大自然中祈禱)是你從未試過的?這些禱告方式如何有助深化你的屬靈生命?

﹣Neely Baugh 助理編輯


封面圖片說明
編者的話
禱告的研討